各镇(街道):
为抓住小春作物重大病虫、重点区域、关键时期,科学开展统防统治工作,强化绿色防控、科学用药和农药减量,有效控制病虫灾害。近期,市农业农村局根据全市病虫测报调查情况、作物品种布局、小春作物田间生长情况及历史技术资料,结合气象预报,综合分析了我市小春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,提出了防治意见。现印发给各镇(街道),请结合本地实际,扎实抓好小春作物中后期主要病虫害防控工作,最大限度减少作物危害损失,保障粮食生产安全。
什邡市农业农村局
2025年3月27日
什邡市2025年小春作物中后期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
去冬今春,天气波动幅度大,冷暖交替明显,总体气温略偏高,降雨较常年显著偏多。当前全市气温逐渐开始转暖,油菜陆续进入盛花期,小麦进入孕穗期,病虫进入大面积扩散期。根据市植保植检站近期调查各病虫发生的实际情况同时结合3月—4月气象条件综合分析,预计今年我市小春作物中后期主要病虫害为偏重发生(3-4级),主要病虫害为小麦条锈病、小麦赤霉病、小麦白粉病、小麦蚜虫、麦蜘蛛、油菜蚜虫、油菜菌核病等,具体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如下:
一、小麦条锈病
1.发生程度:中等发生(3级)。
2.防治适期: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。
3.预测依据:
(1)始见期稍显提前。今年小麦条锈病始见期为2025年3月8日,比去年提前3天。
(2)菌源充足。菌源地气候干燥、病点少,但是传入本地早、分布较广,菌源量充足。
(3)气象因素。据气象信息,3-4月平均气温偏高,降水量略偏多,利于条锈病扩散蔓延。
4.防治意见:加强监测普查,抓住发病初期,组织防治,实施“发现一点,防治一片”的策略,及时控制发病中心。提倡统一开展大面积统防统治,要突出时间和药剂的统一性,选择适宜药剂,及时开展防治。防治药剂以戊唑醇、己唑醇、丙硫菌唑等为主。
二、小麦白粉病
1.发生程度:中等偏重发生(3-4级)。
2.防治适期: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。
3.预测依据:
(1)目前零星发现一些小麦田块有白粉病,但是症状较轻。
(2)3月-4月平均气温偏高,降水偏少,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蔓延。
4.防治意见:结合小麦条锈病一并防治,药剂同小麦条锈病。
三、小麦赤霉病
1.发生程度:中等偏重发生,局部区域重发生[4(5)级]。
2.防治适期: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。
3.预测依据:
(1)菌源量。田间菌源量充足,足以满足病害大面积发生危害。
(2)气象条件。小麦感病生育期(扬花期)气象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。小麦大面积扬花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,据气象预报,3月降水偏多,平均气温偏高,有利于子囊孢子的弹射释放、传播蔓延和萌发侵染。
4.防治意见:要坚持“预防为主,主动出击”的防治策略。小麦初花期(扬花5-10%),应密切注意天气情况,若气象预报有连续阴雨(或雾露)天气,可大面积施药普防。针对近年来麦类赤霉病发生严重的态势,如果花期、灌浆期雨日较多,应普治二次,即在初花期防治一次(防侵染)、灌浆初期(谢花后5-7日)防治一次,以确保防治效果。可选用甲基硫菌灵、丙硫菌唑、氟唑菌酰羟胺等药剂。可同时防治条锈病、白粉病、赤霉病。
四、小麦蚜虫
1.发生程度:中等偏重发生(3-4)级。
2.防治适期:3月中下旬至4月中旬。
3.预测依据:
(1)蚜虫量。根据田间调查蚜虫虫田率为55%,百株蚜量60-2000头,平均245头,基数较大。
(2)气象条件。小麦蚜虫是我市小麦上的常发、普发虫害,3-4月气温回升,有利于蚜虫快速繁殖危害。
4.防治意见:推荐防治2次,在齐穗后期至花期和灌浆期加强防治,确保产量。根据危害我市小麦的蚜虫种类,药剂防治以复配制剂为主,可选用高氯·啶虫脒、吡蚜·噻虫胺、吡蚜·呋虫胺、联苯·噻虫嗪、噻虫·高氯氟、苦参碱等药剂。
五、麦蜘蛛
1.发生程度:中等偏轻发生(2级)。
2.防治适期:3月下旬至4月上旬。
3.预测依据:根据调查,什邡市麦蜘蛛危害总体较轻,平均有螨株率2%,平均百株螨量18头,其中最重的达到450头。
4.防治意见:药剂选择阿维·哒螨灵乳油、阿维·乙螨唑、达螨·螺螨酯等药剂。
六、油菜菌核病
1.发生程度:中等发生(3级)。
2.防治适期:3月上旬至中旬。
3.预测依据:
(1)田间平均病株率在3%。
(2)田块长年连作,田间菌核积累量增大。
(3)油菜花期相对集中,子囊盘抽生始盛期与油菜盛花期吻合程度较高。
4.防治意见:在油菜初花期全面施药普防一次;花期遇雨或常年重发生区,于盛花期再防一次。防治药剂可采用咪鲜胺、腐霉利、菌核净、多菌灵等药剂进行防治。
七、油菜蚜虫
1.发生程度:中等发生(3级)。
2.防治适期:3月下旬至4月中旬。
3.预测依据:
(1)目前全市发生面积较去年基本持平。据调查,有蚜株率平均60%,百株蚜量60-1480头,平均110头。
(2)3-4月平均气温偏高,有利于油菜蚜虫加快繁殖。
4.防治意见:一是结合油菜菌核病,一并用药防治;二是荚果期普遍防治。药剂选择以高氯·啶虫脒、吡蚜·呋虫胺、吡蚜·噻虫胺等为主。
各镇(街道):
为抓住小春作物重大病虫、重点区域、关键时期,科学开展统防统治工作,强化绿色防控、科学用药和农药减量,有效控制病虫灾害。近期,市农业农村局根据全市病虫测报调查情况、作物品种布局、小春作物田间生长情况及历史技术资料,结合气象预报,综合分析了我市小春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,提出了防治意见。现印发给各镇(街道),请结合本地实际,扎实抓好小春作物中后期主要病虫害防控工作,最大限度减少作物危害损失,保障粮食生产安全。
什邡市农业农村局
2025年3月27日
什邡市2025年小春作物中后期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
去冬今春,天气波动幅度大,冷暖交替明显,总体气温略偏高,降雨较常年显著偏多。当前全市气温逐渐开始转暖,油菜陆续进入盛花期,小麦进入孕穗期,病虫进入大面积扩散期。根据市植保植检站近期调查各病虫发生的实际情况同时结合3月—4月气象条件综合分析,预计今年我市小春作物中后期主要病虫害为偏重发生(3-4级),主要病虫害为小麦条锈病、小麦赤霉病、小麦白粉病、小麦蚜虫、麦蜘蛛、油菜蚜虫、油菜菌核病等,具体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如下:
一、小麦条锈病
1.发生程度:中等发生(3级)。
2.防治适期: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。
3.预测依据:
(1)始见期稍显提前。今年小麦条锈病始见期为2025年3月8日,比去年提前3天。
(2)菌源充足。菌源地气候干燥、病点少,但是传入本地早、分布较广,菌源量充足。
(3)气象因素。据气象信息,3-4月平均气温偏高,降水量略偏多,利于条锈病扩散蔓延。
4.防治意见:加强监测普查,抓住发病初期,组织防治,实施“发现一点,防治一片”的策略,及时控制发病中心。提倡统一开展大面积统防统治,要突出时间和药剂的统一性,选择适宜药剂,及时开展防治。防治药剂以戊唑醇、己唑醇、丙硫菌唑等为主。
二、小麦白粉病
1.发生程度:中等偏重发生(3-4级)。
2.防治适期: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。
3.预测依据:
(1)目前零星发现一些小麦田块有白粉病,但是症状较轻。
(2)3月-4月平均气温偏高,降水偏少,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蔓延。
4.防治意见:结合小麦条锈病一并防治,药剂同小麦条锈病。
三、小麦赤霉病
1.发生程度:中等偏重发生,局部区域重发生[4(5)级]。
2.防治适期: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。
3.预测依据:
(1)菌源量。田间菌源量充足,足以满足病害大面积发生危害。
(2)气象条件。小麦感病生育期(扬花期)气象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。小麦大面积扬花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,据气象预报,3月降水偏多,平均气温偏高,有利于子囊孢子的弹射释放、传播蔓延和萌发侵染。
4.防治意见:要坚持“预防为主,主动出击”的防治策略。小麦初花期(扬花5-10%),应密切注意天气情况,若气象预报有连续阴雨(或雾露)天气,可大面积施药普防。针对近年来麦类赤霉病发生严重的态势,如果花期、灌浆期雨日较多,应普治二次,即在初花期防治一次(防侵染)、灌浆初期(谢花后5-7日)防治一次,以确保防治效果。可选用甲基硫菌灵、丙硫菌唑、氟唑菌酰羟胺等药剂。可同时防治条锈病、白粉病、赤霉病。
四、小麦蚜虫
1.发生程度:中等偏重发生(3-4)级。
2.防治适期:3月中下旬至4月中旬。
3.预测依据:
(1)蚜虫量。根据田间调查蚜虫虫田率为55%,百株蚜量60-2000头,平均245头,基数较大。
(2)气象条件。小麦蚜虫是我市小麦上的常发、普发虫害,3-4月气温回升,有利于蚜虫快速繁殖危害。
4.防治意见:推荐防治2次,在齐穗后期至花期和灌浆期加强防治,确保产量。根据危害我市小麦的蚜虫种类,药剂防治以复配制剂为主,可选用高氯·啶虫脒、吡蚜·噻虫胺、吡蚜·呋虫胺、联苯·噻虫嗪、噻虫·高氯氟、苦参碱等药剂。
五、麦蜘蛛
1.发生程度:中等偏轻发生(2级)。
2.防治适期:3月下旬至4月上旬。
3.预测依据:根据调查,什邡市麦蜘蛛危害总体较轻,平均有螨株率2%,平均百株螨量18头,其中最重的达到450头。
4.防治意见:药剂选择阿维·哒螨灵乳油、阿维·乙螨唑、达螨·螺螨酯等药剂。
六、油菜菌核病
1.发生程度:中等发生(3级)。
2.防治适期:3月上旬至中旬。
3.预测依据:
(1)田间平均病株率在3%。
(2)田块长年连作,田间菌核积累量增大。
(3)油菜花期相对集中,子囊盘抽生始盛期与油菜盛花期吻合程度较高。
4.防治意见:在油菜初花期全面施药普防一次;花期遇雨或常年重发生区,于盛花期再防一次。防治药剂可采用咪鲜胺、腐霉利、菌核净、多菌灵等药剂进行防治。
七、油菜蚜虫
1.发生程度:中等发生(3级)。
2.防治适期:3月下旬至4月中旬。
3.预测依据:
(1)目前全市发生面积较去年基本持平。据调查,有蚜株率平均60%,百株蚜量60-1480头,平均110头。
(2)3-4月平均气温偏高,有利于油菜蚜虫加快繁殖。
4.防治意见:一是结合油菜菌核病,一并用药防治;二是荚果期普遍防治。药剂选择以高氯·啶虫脒、吡蚜·呋虫胺、吡蚜·噻虫胺等为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