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什邡经济形势新闻发布稿
什邡市统计局
(2023年1月20日)
2022年,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疫情冲击,全市上下坚决贯彻中央、省和德阳市决策部署,按照“疫情要防住、经济要稳住、发展要安全”的重要要求,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深入实施“五大工程”,加快推进“十大行动”,奋力建设“五新什邡”,全力以赴拼经济、搞建设、抓发展,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发展。
根据县(市、区)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,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(GDP)433.7亿元,按可比价计算,增长3.9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41.1亿元,增长4.4%;第二产业增加值219.0亿元,增长3.2%;第三产业增加值173.6亿元,增长4.6%。
一、农业生产平稳增长
2022年,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4.7亿元,同比增长4.5%,其中:农业产值46.3亿元,增长3.5%;林业产值1.3亿元,增长7.1%;牧业产值12.8亿元,增长8.9%;渔业产值1.3亿元,增长3.9%;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服务业3.0亿元,增长4.3%。
蔬菜及食用菌产量为61.0万吨,同比增长3.9%。
生猪出栏预计23.0万头,同比增长7.0%。
二、工业生产逐步回暖
2022年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.3%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5.2%。
分经济类型看,国有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.3%,股份制企业增长5.5%,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71.5%,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下降58.4%。
分行业看,铁路、船舶、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4.8%,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8.5%,食品制造业增长14.0%。
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,石膏板增长14.7%,印制电路板增长33.1%,硅酸盐水泥熟料增长12.0%,蛋白饮料下降5.0%,涂料增长10.0%。
三、服务业有序恢复
2022年,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4.6%。其中,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9.6%,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增长8.9%,住宿和餐饮业下降2.2%,金融业增长5.8%,房地产业下降1.7%,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8.1%。
四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扩大
2022年,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.6%。
分产业看,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07.7%;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.8%,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2.1%;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4.4%。
从房地产开发看,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4.6%。商品房施工面积增长9.2%;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9.4%。
五、消费品市场小幅下降
2022年,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.6亿元,下降0.4%。
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,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实现85.5亿元,下降0.3%;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实现37.1亿元,下降0.8%。
按消费形态分,全市商品零售实现94.1亿元,下降0.3%;餐饮收入实现28.5亿元,下降1.0%。
六、财政金融运行稳定
2022年,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.9亿元,增长4.9%,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6.8亿元,增长10.8%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.7亿元,增长4.4%。
12月末,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34.1亿元,同比增长12.4%。其中,住户存款余额335.9亿元,同比增长15.0%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55.1亿元,同比增长15.8%。
七、居民收入同步增长
2022年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729元,增长4.4%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95元,增长6.3%。
总的来看,2022年全市经济顶住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,经济总量持续扩大,为争创全国百强县、走好社会主义现代化什邡新征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下一步,全市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紧扣“一主两化三提升”发展思路,加快建设“五新什邡”,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水平、更高质量发展。
2022年什邡经济形势新闻发布稿
什邡市统计局
(2023年1月20日)
2022年,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疫情冲击,全市上下坚决贯彻中央、省和德阳市决策部署,按照“疫情要防住、经济要稳住、发展要安全”的重要要求,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深入实施“五大工程”,加快推进“十大行动”,奋力建设“五新什邡”,全力以赴拼经济、搞建设、抓发展,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发展。
根据县(市、区)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,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(GDP)433.7亿元,按可比价计算,增长3.9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41.1亿元,增长4.4%;第二产业增加值219.0亿元,增长3.2%;第三产业增加值173.6亿元,增长4.6%。
一、农业生产平稳增长
2022年,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4.7亿元,同比增长4.5%,其中:农业产值46.3亿元,增长3.5%;林业产值1.3亿元,增长7.1%;牧业产值12.8亿元,增长8.9%;渔业产值1.3亿元,增长3.9%;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服务业3.0亿元,增长4.3%。
蔬菜及食用菌产量为61.0万吨,同比增长3.9%。
生猪出栏预计23.0万头,同比增长7.0%。
二、工业生产逐步回暖
2022年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.3%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5.2%。
分经济类型看,国有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.3%,股份制企业增长5.5%,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71.5%,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下降58.4%。
分行业看,铁路、船舶、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4.8%,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8.5%,食品制造业增长14.0%。
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,石膏板增长14.7%,印制电路板增长33.1%,硅酸盐水泥熟料增长12.0%,蛋白饮料下降5.0%,涂料增长10.0%。
三、服务业有序恢复
2022年,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4.6%。其中,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9.6%,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增长8.9%,住宿和餐饮业下降2.2%,金融业增长5.8%,房地产业下降1.7%,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8.1%。
四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扩大
2022年,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.6%。
分产业看,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07.7%;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.8%,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2.1%;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4.4%。
从房地产开发看,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4.6%。商品房施工面积增长9.2%;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9.4%。
五、消费品市场小幅下降
2022年,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.6亿元,下降0.4%。
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,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实现85.5亿元,下降0.3%;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实现37.1亿元,下降0.8%。
按消费形态分,全市商品零售实现94.1亿元,下降0.3%;餐饮收入实现28.5亿元,下降1.0%。
六、财政金融运行稳定
2022年,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.9亿元,增长4.9%,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6.8亿元,增长10.8%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.7亿元,增长4.4%。
12月末,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34.1亿元,同比增长12.4%。其中,住户存款余额335.9亿元,同比增长15.0%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55.1亿元,同比增长15.8%。
七、居民收入同步增长
2022年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729元,增长4.4%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95元,增长6.3%。
总的来看,2022年全市经济顶住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,经济总量持续扩大,为争创全国百强县、走好社会主义现代化什邡新征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下一步,全市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紧扣“一主两化三提升”发展思路,加快建设“五新什邡”,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水平、更高质量发展。